环球看热讯:惊现“丁汝昌投降图”!明明是殉国,却说他投降?英雄不容玷污
近日,有网友在某社交软件上发帖,表示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事实性错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书中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
依据甲午战争博物馆的说法是:丁汝昌根本没有投降这回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期以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总是那样的模糊不清。
后人对一些真真假假的史料进行充满主观色彩的解读后,反而又使其形象变得更加模糊,甚至发生了扭曲。
我们不否认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犯下过错误,但他绝非“投降派”,更不是“降后自尽”!
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的得与失
1836年11月,丁汝昌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字禹廷,出生仅数月,其母向氏便去世了。
丁家世代务农,且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丁汝昌只读过3年私塾,此后便开始自食其力,帮人打零工为生。
丁汝昌15岁时其父病故,他成了孤儿。
咸丰三年十二月(1854年1月),太平军攻陷庐江之后,丁汝昌被掠入太平军,与桐城人程学启一起随太平军至安庆驻守,后加入曾国荃的湘军。
丁汝昌真正发迹是随刘铭传“平吴剿捻”。
《丁军门禹廷事略》称丁汝昌“同治元年由行伍随刘壮肃公(刘铭传)攻克江苏常州府、安徽广德州,皆拔帜先登。”
李鸿章在光绪五年十月十六日(1879年11月29日),第一次奏请将丁汝昌留于北洋海防差遣的《奏留丁汝昌片》中称:“丁汝昌久随臣转战南北,统带铭营,剿平粤捻各逆,显著战功。”
丁汝昌后来脱离淮军,曾回籍闲居数年,个中缘由至今不详。
1879年,清政府设立海军。1888年10月,北洋海军成军,丁汝昌以陆将的身份统领北洋舰队,遂成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关键性的人物之一。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100多年来,围绕甲午海战中丁汝昌的指挥问题,不少人攻击他“怯懦无能”,甚至指责丁汝昌是断送北洋舰队的罪魁祸首。
可是,这种说法未免过于夸张,更不切合实际。
在甲午海战中,丁汝昌的确犯下过一些错误。从军事层面来看,丁汝昌一方面命令北洋十艘军舰以横队迎战,严重抑制了编队的机动力和火力的发挥。
其次,他在海战前没有明确代理旗舰,致使战争爆发后,中国军舰陷入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
只不过,丁汝昌原本是陆军将领,对于海战也一直在学习。清政府高薪聘请德国人汉纳根作为丁汝昌的高级顾问,可在作战中,这些“内行”军官没有及时指出丁汝昌的指挥错误,他们同样要负责。
再者说了,海战不久后的1894年9月底至10月初,李鸿章获悉两万名日军将于辽东半岛的金州附近登陆,他希望北洋海军尽快采取象征性的威慑行动。
实际上李鸿章过高估计了当时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以及威慑作用。
经过黄海海战之后,北洋舰队失去了五艘巡洋舰,主力军舰折损过半,丁汝昌在海战中多处受伤,经清政府同意就地疗养。
李鸿章执意要求丁汝昌、刘步蟾等人尽快修理军舰,以防贻误军机。
事实上,日本联合舰队也早就做好了从海上围攻北洋海军和占领威海港的准备。
面对武装到牙齿且准备充分的日寇,北洋舰队的最终失利不能仅仅怪于某一个人的头上,这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丁汝昌究竟是不是投降派?
长期以来,许多地摊文学的作者,包括一些网络作者、历史研究者,采用大多未经考证的方志资料视为信史,结果对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自杀殉国”一事有了诸多谬论。
如《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复奏查明丁汝昌等死事情形折》《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查明丁汝昌死事情形折》《中东战纪本末·威海卫海军之覆》等书籍资料,均记载了丁汝昌服毒自尽的始末。
由于资料驳杂,对丁汝昌自杀的具体细节没有描述得十分清晰,故有论断者断定:甲午海战末期,日本人收到的投降书是丁汝昌亲自签署的。
也就是,丁汝昌是签署投降书之后,接着服毒自尽。但这种说法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据甲午海战的亲历者,曾担任丁汝昌的护卫谷玉霖在1946年5月18日的口述介绍: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丁汝昌在刘公岛经过13天殊死搏战,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
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陷刘公岛,北洋舰队危在旦夕。丁汝昌和威海卫陆军统领戴宗骞不和,有一些海军军官被戴统领拉拢去了。
日军占领刘公岛南帮炮台后,丁汝昌想坚守刘公岛,他还亲自到北帮炮台邀戴统领商讨攻守大计。
后来戴统领感到失守炮台罪责难逃,与刘公岛护军张文宣统领相继自尽了。
丁汝昌先在定远舰,后上定远舰督战,但为投降派所逼,知事已不可为,就从军需官杨白毛处取来烟膏(鸦片烟),衣冠整齐,到提督衙门西办公厅后住屋内吞烟自尽。
当年在镇北舰上当水手的苗秀山,也有类似的回忆。
若说“自己人”的回忆不可靠,那就看看外籍洋员是如何回忆丁汝昌生前身后事的。
戴乐尔著的《中国事记》记载:“12日(正月十八日)早,丁提督自杀身亡。盖丁氏既死,马格禄、郝威及中国官员数人上岸至牛道台寓所,遇见瑞乃尔。郝威倡议,伪托丁提督名义作降书,并亲自拟稿。译成中文,并钤提督印。”
《丁氏宗谱》则对丁汝昌的具体死亡时间有过明确记载:“丁先达,讳汝昌,字禹廷,生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十月初十日巳时。……卒于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辰时初。”
十八日辰时初,也就是十八日早晨7时许,它与戴乐尔所记的十八日“清早”相印证。
由此可知,丁汝昌确实是自杀殉国,他本人也从未想过投降日本人,所以根本不会签署任何的投降书。
那为何现在市面上包括此次的“毒书籍”事件,总是对丁汝昌真实死因妄下论断呢?
排除一些境外反华势力从中作梗之外,丁汝昌的真实死因在史籍资料中的确留有空白,包括他吞鸦片自尽的方式,都给了这些不实论断的“佐证”。
首先,丁汝昌是吞鸦片自尽的,依据戴宗骞、刘步蟾吞鸦片自尽的前后细节,凡以这种方式自尽的人,必有一段弥留时间。至于时间长短,则因人而异。
如刘含芳致电王文韶称:“初九日戴宗骞,十七日刘步蟾,十八日丁汝昌……均先后殉难。”
“初九日”十七日”“十八日”皆是身亡的时间,不是吞鸦片的时间。
丁汝昌自杀,确切说他真正死亡的两日后,刘公岛上的一些官员和洋员,假借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投降书,北洋舰队这才全军覆没。
一个已经死去两日的海军提督,又怎么可能会写投降书?
正因为众多史籍资料包括当事者的回忆中,没有明确提及丁汝昌是何时吞鸦片,以及何时弥留乃至真正死亡,才导致他“降后自尽”的说法不胫而走。
丁汝昌对于自己的死,其实是早有思想准备的。当战事吃紧时,他曾嘱咐二儿媳张氏:“吾身已许国,汝辈善视吾孙可也,派员将水师文卷送烟,誓以必死。”
只可惜,丁汝昌一直盼到正月十七日晚,却不见援兵到来,遂仰药自尽。
事实就是事实,这是任何“毒书籍”都无法改变的。
不可否认,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的确出现一些失误。但不能就此认为丁汝昌贪生怕死,所以投降日军。
在黄海海战中,他受伤仍不下火线,坚守阵地,指挥作战。
在接到劝降书以后,他曾说道:“余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已尽臣职”。
足见他是一位爱国的将领,更有一颗报效祖国、不畏牺牲的热心。
历史无情,悲剧已经发生,后人当引以为鉴。在那场战争中死去的英灵,后人当永久缅怀。其诚已昭日月,其气可壮山河......
参考文献:
[1]郭红敏.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生前身后事[J].档案天地,2014(09):25-29.
[2]庞嘉咏,何少伟,陈永祥.试论丁汝昌在甲午海战中的过失[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02):74-78+110-111.